張國榮離世︱張國榮醫療報告揭患有「生理抑鬱」 抑鬱症自救方法+3招協助抑鬱症患者

都市病

發布時間: 2024/04/01 22:20

最後更新: 2024/04/02 17:19

分享:

分享:

今天(4月1日)是張國榮離世第21年。

【張國榮/哥哥/抑鬱症/張國榮死因】一代巨星張國榮(Leslie)在2003年4月1日愚人節當天逝世,21年時光過去,影迷對「哥哥」的懷念有增無減。哥哥生前在遺書上提及「Depression 抑鬱症」一詞,當時有傳聞指哥哥入戲太深,未能抽離劇情致病。而其胞姐張綠萍卻曾在一次電台訪問中,談及哥哥生前患病情況,明顯指出他患上的是「生理抑鬱」,而非外間壓力使然。

最新影片:

哥哥在2021年離世後,坊間對其致病原眾說紛紜,有指他因為2001年拍攝電影《異度空間》扮演心理醫生,因過分投入角色無法抽離,以致心神恍惚,更有傳聞指他「撞邪」,指哥哥曾向身邊好友表示在泰國被人下了降頭,因而經常失眠。而他生前的戀人唐鶴德(唐唐)一度透露,哥哥早於2002年的11月就曾在家中自殺不遂,此後已經開始有就精神問題去見醫生。

哥哥胞姊張綠萍在2012年一次接受電台訪問時,曾經談及到張國榮患病情況,確認哥哥患有抑鬱症,並影響到生理出現問題。張綠萍曾經收到一份長達4頁紙的報告,提到抑鬱症在醫學上分為心理與生理上的影響,而哥哥則是後者,因其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所致。

抑鬱症是腦部生理疾病

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,抑鬱症是一種腦部疾病,亦是一種情緒病症,患者多數因為於生活上面對極大的精神壓力,令他們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,從而破壞了他們腦部掌管情緒、行為動機、記憶、睡眠以及食慾的部位。

抑鬱症的病徵不只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,還會影響患者的生理,包括對事物失去興趣及動力、記憶力衰退、難以熟睡、欠缺食慾、不明原因的疼痛、自信心低落以至有自殺念頭等。

不少人誤解抑鬱症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,但其實抑鬱是腦部的生理疾病,但以心理、情緒症狀來表現,同時伴隨身體症狀,會影響到身體系統如自律神經、內分泌、免疫、疼痛感覺等系統,因此抑鬱就如同其它內科疾病一樣,生病並不是意志薄弱或人格有問題。

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,據統計,本港已有超過三十萬人患上抑鬱症。抑鬱症沒有明顯表面徵狀,病人情緒會出現障礙,引致生理及心理失衡。抑鬱症很多時都是出自病人的感覺。但若果出現多項以下的症狀,而持續超過一段時間,並同時影響到正常生活(如工作和社交等),便可能是患上抑鬱症。

身體方面徵狀

  • 頭痛
  • 失眠
  • 身體虛弱、胸口感到翳悶/不適,甚至感到呼吸困難
  • 腸胃不適/消化系統失調
  • 失去活力,時常感到疲倦
  • 多夢,睡醒後覺得好像沒睡過一樣
  • 感到渾身骨痛

精神方面徵狀

  • 心情煩躁,易發脾氣
  • 精神緊張,難以鬆弛
  • 情緒低落,提不起勁
  • 對事物失去興趣
  • 腦海裏不停想著許多不愉快的事情
  • 覺得自己沒有用,過份自卑或自責
  • 難於集中精神
  • 覺得將來沒甚麼希望
  • 覺得不想做人/有自殺念頭

抑鬱症患者自救方法

若不幸患上抑鬱症,輕則損害日常生活功能,重則引致自殺危機明顯增加,可惜此病症頗受忽視。事實上,抑鬱症是可治之症,如患者能及早接受妥當的治療,絕大部份的病人可以痊癒,回復正常的生活。

  • 病人可尋求一些治療抑鬱症的專業人士協助,例如臨床心理學家、接受過精神科訓練的家庭醫生、精神科專科醫生、精神科護士、社會工作者、職業治療師等等,他們在輔導技巧方面擁有專業資格,能協助病人正面解決問題。
  • 讓家人及朋友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。
  • 面對困擾時,盡量主動找人幫忙。
  • 避免訂立一些難於實現的目標,或不要承擔太多責任。
  • 做適量的運動能有助減壓。

3招協助抑鬱症病人

  • 以同理心多了解病人,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難處,及給予適當的支持。
  • 鼓勵病人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接觸。
  • 發現病人的行為有異時,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。

求助熱線:

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: 2389 2222

生命熱線: 2382 0000

明愛向晴軒: 18288

社會福利署: 2343 2255

撒瑪利亞會熱線(多種語言): 2896 0000

東華三院芷若園: 18281

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: 2466 7350

利民會: 3512 2626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責任編輯:羅嘉欣